旭临问答

当前位置:主页 > 语录 >

皮下硬结 要看出现的部位

皮下硬结 要看出现的部位

时间:2023-12-01 12:01:21 来源: 作者:admin

  我们有时会不经意的摸到自己身上皮下有一处或多处硬硬的结块 , 进而产生疑虑 。最稳妥的做法当然是去看医生 。 在没去之前, 或没条件去看, 或看了没能诊断﹑没能解决问题之时 , 以下意见可供你参考和试用 。

  首先 , 从质地上去摸 。如果感觉到象一个珠子或小球 , 能左右上下被推移 , 说明结块与周围组织没粘(读zhan)连 , 那多数是良性的 ,可放下心来, 观察它的变化 。如果短期内长大得很快 , 或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粘连 , 或其表面有经久不愈的溃烂 , 就应该抓紧去看医生 , 及早把它去除 。

  其次 , 要看出现的部位 。如果是在颈项﹑腋窝﹑腹股沟等淋巴腺分布范围 , 并且自己近期有头面部(包括耳咽口腔)﹑肺部(包括支气管胸隔)﹑腿脚感染的情况 , 那就要考虑是淋巴结肿大。如果弥漫性出现在全身体表部位 , 并且伴有血脂高﹑脂肪肝等病情 , 那就有可能是脂肪在皮下沉积或脂肪瘤 。

  此外 , 回想一下有无诱因也有助于诊断 。 例如近期静脉注射过某些刺激性大的药品或静滴时药水有渗漏 , 有可能产生脉管炎或皮下血肿; 跌碰部位也可能产生的皮下血肿 ; 洗刮鱼时没注意 , 鱼鳞粘贴在身上 ,可能会悄悄地嵌入皮肤形成包块 。 等等 。

  对有原因的结块只要消除病因﹑对症处理即可。例如抗菌消炎﹑热敷﹑ 活血……单个和良性肿块手术切除也很干脆 。 但是有时也会碰到这样的为难情况 : 病灶的炎症早已控制 ,可是淋巴结迟迟还不消失 ; 脂肪瘤﹑皮下呈多处分布 , 总不能到处开刀 , 弄得全身千创百孔吧 。

  中医把皮下硬结分为内﹑外科两类 。 外科的以“疽”为代表 ,主要是皮肤﹑皮下的各类炎症。内科的以“瘰疬” “痰核”为代表,主要被认为是“痰”“湿”“火”“流注” “积聚” , “气血不调”所致 。 “痰”“湿”“火”“流注” “积聚”“气血不调”都是中医术语 , 不懂没关系 , 只要求你别把“痰”“湿”“火”与你所认为的实物混淆等同就行 。

  既然是痰火积聚﹑气血阻滞 ,那么 “活血行气” “化痰除湿” “软坚散结”的方法就势在必行。 中药中有这类作用的药是很多的 , 例如以下中药(括号内为该药每人每天的参考用量,单位:克) :

  绞股蓝(30~50) 元参(10~15) 夏枯草(6~15) 昆布(5~10) 海藻(5~10) 三楞(5~10) 莪术(5~10) 海蛤壳(5~10) 浮海石(5~10) 葶苈子(5~10) 瓦楞子(6~12;吞服用1~1.5) 。

  服用方法有两种 ,一是煎服 , 一是代茶饮。

  煎服是每天选上药6~8味(也可全部) ,加冷水3碗 ,大火煮开后转小火 ,煎煮30分钟 ,约剩一碗 ;再加冷水2碗 ,同上法也煎30分钟 ,也约剩一碗 。临睡前和早起后各服一次。 每周服5天 , 或每天都服每月连服3周。 三个月为一疗程。如果治愈或有效果 ,可在休息1~2个月后再重复一疗程 ,以巩固或加强疗效。

  茶饮是每次以有降脂抗瘤等十多种作用的绞股蓝为主 ,配合以上任意两味化痰﹑软坚﹑散结的中药 , 用沸开水冲泡3次(可把一天的量分两杯泡) .。 天天代茶饮。也是三个月为一疗程。 可长期服用 。

  由于各人口味不一 ,药味泡出的浓淡有异。建议每个人在刚开始可把以上中药都各买一次量分别泡服品尝 ,以心中有数或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购买

  服药品种﹑药量和服药感受﹑硬结变化应该随时记录,最好有医生的指导 。

标签: #如果 #中药 #脂肪

声明: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,如侵联删!

相关阅读